融入寄宿家庭沒那麼難!12個生活小撇步超好用!
/)
出國念書的生活就像一場超展開的冒險──每件事都新鮮刺激,連你的「新家庭」也是驚喜的一部分。突然之間,你開始跟一群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共用生活空間。適應當然需要時間,中間難免有些小摩擦。
為了讓你在寄宿家庭的生活過得更順利、留下美好回憶,這邊幫你整理了12個超實用的生活小撇步。說不定,你學到的技巧還能回家之後對付你家人(誤)!
1. 保持開放、多多溝通
你對花生過敏、不吃海鮮、對任何大小的狗都有陰影?這些事情拜託一開始就跟寄宿家庭說清楚!他們可能已經從你的資料上知道一些基本資訊,但有些事真的要講清楚、講很多次──尤其是關係到健康的狀況。
還有飲食習慣的部分也記得提前溝通,總比等大家都坐下吃飯了,你還在用叉子戳來戳去要好。當然啦,為了有禮貌,建議你可以先嘗試再說不喜歡,畢竟文化交流也是寄宿生活的一部分。
2. 帶點小禮物破冰
小禮物不一定要貴,但誠意滿滿就是加分神器!像是來自台灣的小點心、文創鑰匙圈、特色文具或是有趣的小物,都可以幫你瞬間拉近彼此距離,還能讓他們記得你這位超讚的「期間限定家人」。
3. 一起吃飯超重要
吃飯不只是填飽肚子,更是一種文化交流的方式~能參加家庭共餐的時候就盡量回家吃飯,順便幫忙擺桌或洗碗。邊吃邊聊,是練語言最自然的時候,還能學到很多生活化的用法。如果你會做菜,也可以來場家鄉味大進擊,讓文化交流更升級!
4. 尊重作息時間
雖然你有付錢,但這裡不是飯店,寄宿家庭也是有自己的生活節奏。晚餐七點?那你就不要七點半才說在回家路上。如果有事不回家吃飯,一定要提早講。搭錯公車晚回家?拜託發個訊息。他們雖然不是你親爸媽,但還是會擔心你,想像你爸媽在看你的一舉一動就對了。
5. 接受文化差異
食物、洗衣方式、家裡規矩都可能跟你原本的生活不一樣,但不同不代表不好。這些「不一樣」正是你來到這裡的原因之一,也是你成長和打開眼界的機會。
世界這麼大,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你越能接受差異,就越能在這段旅程中收穫更多,也更成熟。
6. 基本禮貌不能少
你住的不是飯店,寄宿媽媽也不是你的阿姨。自己房間要整理好,不要把用完的碗盤丟在水槽、空牛奶瓶放回冰箱。看到有人買菜回來也可以主動幫忙搬一下。
還有,不要一早佔著浴室洗超久、把熱水用光;也不要擅自邀朋友來過夜,除非你有先問清楚。星期天睡到中午再抱怨沒早餐吃也是雷。總之,該有的禮貌要有,「不好意思」、「謝謝」要說出口!
7. 主動參與家庭活動
你當然可以跟學校的朋友出去玩,但也不要忽略了和寄宿家庭共度的時間。有時候陪他們去超市、看妹妹踢足球,都能是很有趣的文化體驗。
而且你不是飛這麼遠,只為了在房間滑手機吧?多參與他們的日常,能讓你語言進步快又自然,搞不好還會因此愛上一個新興趣!
8. 日常聊天也很有收穫
學語言最大的突破,就是敢開口說錯也不怕──而寄宿家庭正好是你練習的最好場域。他們的用字、語調都是「真人版本」,比課本實用多了!
在客廳、廚房多待一下,問功課也好、聊生活也行。如果聽不懂,就誠實說出來請他們解釋,溝通越多、進步越快。當然啦,看電視看到正精彩時你突然打斷他們聊天可能就不太適合啦 XD
9. 認識你的寄宿家庭
他們做什麼工作?喜歡吃什麼?假日都去哪玩?這些其實都值得你去好奇。多問問題、多互動,會讓你更了解這個文化。但也要記得尊重對方的私人空間,千萬別他們在洗澡時敲門問他們今天要去哪(這就太 over 了)。
10. 記得:這一切都是暫時的
也許你會覺得媽媽做的肉丸比較好吃,或是你已經快被馬鈴薯膩到靈魂出竅。也許你不愛他們的廣播電台或電視節目,但這就是你暫時的家,學會包容、試著適應──因為這段日子過完,你就能帶著滿滿故事回到原本的生活啦!
11. 有問題就坦誠溝通
人與人一起生活難免會有衝突,重點是怎麼處理。如果真的有讓你很不舒服的事,先試著跟寄宿家庭溝通看看;如果不行,就聯絡負責安排的單位。
但記得,溝通時要「具體、有建設性」,不要只是抱怨「這裡都跟我家不一樣」──畢竟不一樣,本來就是這趟旅程的重點之一。
12. 離開後也可以保持聯絡
不是每一個寄宿家庭都會變成你一輩子的朋友,但如果你們相處得還不錯,不妨持續保持聯繫。畢竟他們曾經看過你素顏、早上還沒清醒的模樣,這種關係多特別啊!一年後寄張生日卡片或小訊息,也許你就會多一個永遠可以去拜訪的國外家人~
以上這12招,只要學會一半,寄宿生活就能大大加分。從生活小細節開始做起,你會發現──其實融入寄宿家庭,真的沒那麼難!